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国青若出局跌破25年底线 战绩糟糕折射青训欠债太多_年龄段

时间:2019-11-10 19:31:00 来源:

国青若出局跌破25年底线 战绩糟糕折射青训欠债太多_年龄段

在11月10日下午进行的2020年亚足联U19锦标赛预选赛I组最后一轮角逐中,2001年龄段中国U19男足以1比4不敌劲敌韩国队,从而无缘于明年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的决赛阶段比赛,这也是自1994年后25年来,国青队首度无缘亚青赛决赛圈。这样一个结果无疑给困境中的中国足球平添耻辱一笔,也早早给中国足协2024年奥运会的冲击工作蒙上了阴影。

如果把球队出局责任归咎于主教练成耀东带队不力显然有失公允。毕竟从7月挂帅到率队参加亚青赛预选赛,成耀东通过悉心调教及一系列热身安排已经帮助这支饱受动荡的球队重回正轨。和国青、国少双线连续7度无缘世锦赛反映的情况如出一辙,这支2001年龄段同样深受各类现实因素困扰,而问题决不止于人才基础薄弱一方面,恐怕还事关国字号梯队整体建制以及国内足球青训赛事体系构建效果的不理想。各类错综复杂的内外因交织在一起,铸成了这样一个并不算意外的失利结果。

食材有限炒不出“色香味俱全”

事实上,本届亚青赛预选赛前两轮过后,外界对于2001年龄段中国国青队出局就有了大致预见。因为同样收获两连胜的中、韩两队净胜球差距已达10个。回想几个月前熊猫杯上韩国队展现出的“霸气”,再看看现实差距,就不难理解国青队欲取胜对手,无异于痴人说梦。

关于中国足球人才基础薄弱似乎是老生常谈。可时至今日,这个困扰中国足球多年的顽疾仍在延续它的肆虐。2017年3月下旬由中国足协组织的“2024奥运希望之星计划”在云南泸西正式“落地”。顾名思义,这项计划推出的初衷是为2024年国奥队冲击奥运会未雨绸缪。而为了将计划落实到位,中国足协特邀刚刚成立的名宿专家团成员容志行、沈祥福、戚务生、马元安、朱广沪赶到泸西为2001年龄段精英球员的选拔献计献策。

戚务生

北京青年报记者当时在泸西看到,在名宿专家们群策群力之下,100名适龄球员从1000余名候选中脱颖而出,2001年龄段选拔队的雏形由此产生。然而令人愕然的是,即便精挑细选而来,相当一部分候选球员能力、意识包括身体条件都处于极低水平线上。专家组成员们甚至不得不在诸如“触球部位合理性”等基础训练上多费口舌。

对比数据后不难发现,此次出征缅甸的这支U19国青队中,蹇韬、朱越、郑雪健、黄子豪、陈荣5名球员入选过2017年4月蒙太古杯国际邀请赛的参赛阵容,而当时的蒙太古杯正是2001年龄段选拔队竖旗后参加的首项正式比赛。陶强龙、冷季轩等少数现役国青球员没有人选泸西选拔队阵容,并不是考察组忽略他们,而是因为陶强龙当时已经成为1999年龄段国青的重点球员之一,冷季轩当时人在校园内还没有进入职业足球梯队序列。2001年龄段国青队从泸西竖旗到后来历经频繁换帅,期间各期集训队征调球员的情况各异,但总体来说,候选者都跳不出泸西选秀的框架。从蒙太古杯4战皆败开始到此前出征缅甸前,2001年龄段各期选拔队的总体战绩是负多胜少,且在真正意义的强队面前毫无获胜的绝对实力。

U19国青前任法国教头贡法龙

既然食材有限,那么又怎能苛求大师傅炒出“色香味俱全”呢?法国教头贡法龙当初辞去主帅职务,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他对执教没有信心,或者说,他对麾下队员的实力没有信心。

持续动荡 备战持续添负数

关于2001年龄段本土球员的质量成色,外界各抒己见。但能够在2017年春天也就是距离2024年奥运会足球赛开踢还有7年多的时候有意识打造这一年龄段的精英球队,中国足协的立意值得肯定。包括参与组队的名宿专家团成员当时也曾做过预判,如果这批孩子能够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中被加以锤炼,那么至少在亚洲范围内,2001年龄段球队有一拼的机会。中国足协当初选定名帅沈祥福接手2024奥运希望队,也是希望球队能够得到名师指点,继而循序渐进。

事实上,当初2024奥运希望队之所以在蒙太古杯成绩惨淡,很重要一个原因是,老沈在接手球队后,还来不及对队员能力、特点深入了解,而受球员出访办理签证等现实条件之限,随队出征的部分球员还不能代表选拔队的最高水平。由此也不难看出,稳定对球队将帅磨合、建立教与学配合默契的重要性。

遗憾的是,从2017年金山杯国际邀请赛结束后开始,这一年龄段选拔队就陷入了由频繁换帅引发的动荡。从沈祥福开始,到后来的曲波、法国籍教头贡法龙、张力,最后到成耀东(现任),已经先后有5名中、外教练挂帅2001年龄段选拔队(国青队),这还不算2017年率领同龄球员参加训练营的于远伟、魏新。他们任期长短各异,但总体来说都较短。从球队各期集训人员变化幅度普遍较大来看,这支国青队从建队到奔赴亚青赛预赛前持续处于摸索阶段。

如果说像沈祥福这样深谙足坛情况的本土名帅都需要时间来了解队员的话,那么贡法龙一个“外来和尚”又怎样在不到1年时间里帮助球队“脱胎换骨”?很多业内人士把今年熊猫杯国青队3连败积分垫底之过记在“救火教练”张力头上。但实际上张力作为一名追求上进的本土教练,仓促中根本来不及对球队进行必要调整就匆匆上阵。而对手又包括韩国队这样的亚青赛预选赛头号劲敌。要问张力何过之有?或许答案是他接手不合时宜。而从球员角度来说,无论训练还是比赛,都要严格执行教练员的带队思路。不同教练崇尚打法各异,队员们短时间很难“消化”多变的战术思想。比赛结果反映的是训练效果。这个道理是浅显易懂。

张力(右)和他的国青教练组

成耀东能在51名中外候选中脱颖而出接手2001年龄段国青队,也决非他自不量力接下“烫手山芋”。而是中国足协眼见发生在2001年龄段国青的各种动荡及其产生的不良结果,不得不做出的应急之举。在时间紧、任务重的背景下,找到一位能够迅速上手,且具备相当带队能力和威信的候选屈指可数。

成耀东虽然没能在去年印尼举行的亚青赛决赛阶段率领1999年龄段国青队突围,但和2001年龄段国青队一样,1999年龄段国青队也同样遭遇过动荡。在2年前率队在柬埔寨领到亚青赛决赛圈入场券后,另一位本土教练贾秀全因故放弃带队。成耀东直到去年初才正式接手1999年龄段国青队,从组队到参加亚青赛前后也只有7个月时间。

如果说上届国青队在亚青赛预选赛期遭遇柬埔寨、缅甸队双双仅以1球险胜的话,那么指望成耀东通过不足4个月的带队胜韩国队?这真得是勉为其难。回想上届亚青赛预选赛,1999年龄段国青队还倚仗陶强龙补时阶段运气球战胜柬埔寨队,就不难判断2001年龄段所处的竞争环境更为艰险。从这个角度来说,成耀东也是力不从心。

国字号梯队不力 青少年竞赛杠杆难掩其咎

国青队成绩不理想,归根结底还是作为参赛主角的球员没有在比赛中展示出过硬的能力。再往深处探究,就是人才出口端出了状况。入选国青队的大部分球员实际都来自各级俱乐部及各地体育或足球管理机构、单位。对有可塑性潜质的广大年轻球员来说,他们不仅需要伯乐的慧眼,更需要成熟成体系的竞赛杠杆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托,青超成为年轻球员施展才华、中国足协选秀的重要平台。但青超及各级青少年序列赛事的人才培养、选拔效果如何?答案其实从近年发生在国内青少年赛事的一些荒唐乱象中不难作判断。

在今年4月全国青少年超级联赛U19年龄段B组第2轮角逐中,成都棠外以29比0超大比分战胜四川隆发,刷新了青超联赛U19年龄组最大比分纪录。由于四川隆发队着“2018赛季中乙联赛冠军”这个光环,因此这一奇葩赛果不由将外界关注目光引向近年来持续完善的职业联赛准入制度。

在今年的青超联赛中,申花与上港球员发生了冲突

按照最新版职业联赛准入规定,中超、中甲、中乙联赛除分设多级U系列青年梯队外,从今年起还都必须参加相应级别的青超联赛。由于中国足协对各级职业俱乐部梯队建设及参赛有着硬性规定,不达标者即面临被联赛清逐,因此各俱乐部,特别是少数低级别俱乐部不得不仓促组队满足“准入需求”,但也恰恰因为组队仓促,人员选拔的品质无法得到保证。这类俱乐部的U系列球队在面对青训基础相对较稳固的中超及大部分中甲俱乐部球队时,能力与经验差距显而易见。既然对手间竞技水平参差不齐,那么超级悬殊比分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中国足协对此情况早有预见,也为此调整了今年青超各组别赛事的赛制,但因为职业俱乐部准入事关中国足球未来长远利益,因此在梯队建设及竞赛要求方面,足协不可能降格标准。

发生在今年青超U19年龄段B组成都棠外29球狂胜同省球队四川隆发的事情听起来的确令人瞠目结舌,但却带有一定必然性。胜者虽具有学校足球特色,却是一支常年受到当地重视以及资金、竞赛杠杆支持的精锐青年军。而四川隆发实际上正是时下深受经济危机困扰面临解散危险的新赛季中甲升班马四川FC的前身。当作为俱乐部门面的一线职业队还在为“明天”忧心忡忡时,他们怎么有心力兼顾梯队建设?但既然图存就必须满足准入标准,俱乐部就必须按规定组建包括U19队在内的5级梯队。至于组队成色如何,各俱乐部因实力不同而导致梯队水平参差不齐。

今年青超U19年龄段B组赛事惊现29比0

资料显示,广州恒大足校以31胜2平1负积95分(比满分102分仅少7分)的绝对优异成绩获得2018赛季青超联赛U19年龄段B组冠军,而黑龙江FC在末轮以0比15不敌浙江绿城后,以34场全败丢352球,仅打入1球的糟糕战绩垫底。恒大足校、黑龙江FC一头一尾积分相差近100分,外界难免对青超联赛的竞技品质产生担忧。而这份担忧随着本赛季青超不同组别赛事超大比分频现而被进一步加剧。比如在3月31日青超U13华北区排位赛B组首轮角逐中,山东鲁能与山东足协队分别以21比0、31比0的超大比分分别战胜山西信都、保定英利易通。而在华东区部分组别赛事中,也曾出现过比分差距在10球或10以上的比赛。

2018赛季青超联赛U19年龄段B组赛事,恒大足校与黑龙江FC积分相差悬殊

综合各种因素不难看出,由于中国足协直到近年来才把“多级梯队建设”明确纳入职业俱乐部准入规定范畴,而中乙联赛经过多年摸索也是近几年才跻身中国足协“职业联赛序列”,因此对于中乙联赛,中国足协同样严把准入关。而受到不同地区足球基础及经济发达水平各异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中乙甚至中甲球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类变数,包括主场及股权变更等等。因此在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强化一线职业队硬实力之后,他们对于梯队建设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类似俱乐部与地方学校、足球培训机构合作共享青少年人才甚至梯队挂靠的模式也比较普遍,但也恰恰因为“上手”仓促,球员的品质无法得到保障。甚至有些俱乐部不得不“借”用当地校园足球甚至其他运动项目的队伍“顶包”参赛。于是超高悬殊比分应运而生不足为奇。而这样的比赛对于作为国字号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广大青超球员来说,锻炼价值何在?青超出品的球员又靠什么和韩国队去抗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赧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