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超 >

泰达苏宁悲剧还会上演? 球迷需要大幅度降低预期值_联赛

时间:2021-03-03 08:31:00 来源:

泰达苏宁悲剧还会上演? 球迷需要大幅度降低预期值_联赛

似乎一夜之间,中国足球一南一北两座重镇“沦陷”,新科中超冠军江苏苏宁以及屹立中国顶级联赛22年之久的天津泰达,双双按下了“暂停键”。

南北两大中超劲旅的突然休克,不仅震惊了中国足坛,其负面影响更是通过网络传遍世界,不仅是中国职业足球的悲伤,更让中超联赛的颓败一夜间成为世界足坛的焦点。更可怕的是,还有更多的俱乐部在风雨飘摇中勉强维系,泰达和苏宁两家俱乐部的悲剧,还有可能在中国联赛其余各级俱乐部中上演。

十年一轮回的足坛寒冬,又要到来了?

专题策划 白云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白云

危险时刻

从“豪门”到低级别球队都举步维艰

从去年11月12日夺冠到确定停止运营仅经历107天,江苏苏宁成为中国职业联赛最短命的冠军,创造二战后世界男足主流顶级联赛卫冕冠军俱乐部停运的最短时间纪录。

在此之前,山东鲁能就因为拖欠工资被取消了亚冠参赛资格。而“一年消灭一支中超队”的天津,也迟迟未能再有企业接手球队,老牌劲旅天津泰达在失去了中超参赛资格的同时,也深陷解散危机。

不仅仅是中超豪门难以维系,包括中甲中乙在内的多家俱乐部,今年也陆续被曝出欠薪的消息。此外华夏幸福、重庆当代、河南建业、沧州雄狮四队也是遇到麻烦,俱乐部投资人不得不更换生存方式。曾经繁华的中超联赛,如今满目疮痍。

今年中国足球联赛的困境是多重因素造成的,这也在所有关心中国足球的人当中产生了无数争议,有人认为是金元足球带来的后遗症;也有人认为是疫情带来的投资人经济压力;而更多的人认为,包括中性名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导致了投资人兴趣下降,让困难期的俱乐部失去了最后的融资筹码。也许这都是中国足球经历寒冬的原因,最后一根稻草加上去之前,骆驼早已不堪重负。

不得不说,中超联赛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如果任由其发展,或许解散的就不止2支球队了,未来中超的价值也将进一步丧失殆尽。

尴尬现状

除了“冠名”,投资足球还有什么“回报”?

目前诸多俱乐部遭遇经济危机,当下如何让这些职业俱乐部活下去成为当务之急,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天津泰达和江苏苏宁的解散风波,已经损害了中国职业足球的形象,中国职业足球目前急需及时止损,避免更多俱乐部因经济原因解散。

俱乐部中性名很好,但这个原本在联赛蓬勃发展阶段逐步推出才能更为妥当的政策,在如今的节骨眼强制执行,尽管本意是好的,可效果实在“不怎么样”。这个政策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导致俱乐部由此加剧了生存危机,还需要经过科学评估,但是对于很多球迷的情感伤害来看,是一目了然的。河南建业的改名风波,北京国安的悬而不决,上海上港的文字游戏,都让这个政策引起了更大争议。中性名政策的出炉不是一个坏事,但是从现状来看,过早落实中性名,确实打击投资人的热情。而在落实过程中,一些俱乐部打擦边球的行为,则引发更多不满。

现如今,投资足球俱乐部本就是严重亏损的买卖,整个俱乐部除了球员之外,冠名权的广告属性恐怕已经是最值钱的资产了。中性名的本质就是夺取俱乐部“壳资源”的价值,让无数俱乐部几十上百亿的投入彻底打了水漂,造成品牌资产的重大流失。如果按照足改方案当初的说法,“优化俱乐部股权结构,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名称非企业化”。那么如今的一刀切、必须改,是不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做法?

另外,中国足协的中性名政策中存在一个明显的悖论,也将彻底断送了未来俱乐部的自我造血能力。足协此前的规定是,俱乐部的名字不允许出现投资方的企业名,俱乐部旗下的企业,也不能用俱乐部的名字。不允许俱乐部旗下企业用俱乐部的名字,那俱乐部如何造血,如何用俱乐部本身的品牌来拓展市场?如何进一步发展自主的品牌文化打造百年老店?

生存之道

多数俱乐部率先选择“节流”

阮囊羞涩之时也只能是开源节流,既然现实情况下难以开源,各个俱乐部首先想到的只能是主动用各种方式去节流。足协的限薪令和限投令本意或许也是在于先帮助俱乐部活下来,据说在足协组织的投资人会议上,大多数人对此都表示同意。这也意味着,开支过大已经成为了俱乐部生存的最大障碍。

在队内大牌外援、知名外教合约到期离队后,山东鲁能、上海上港等豪门,不约而同选择到日韩联赛挑选高性价比外援。上海上港和北京国安也放弃只求世界名帅的态度,到欧洲二三流联赛寻找“低薪高能”的主教练。国产教练也成为部分中超球队的选择,山东泰山与郝伟续约,武汉卓尔聘请了李霄鹏,显然也开始了比拼性价比的时代。

节流的另外一个手段就是放弃高薪的合约到期球员。广州恒大从前年就开始瘦身,郜林、冯潇霆和曾诚等悍将,其实再多打四五个赛季恐怕也问题不大,但是2020赛季之前,广州恒大就已经将其送走。同时俱乐部在外援引进方面也极其“克制”,连续两个赛季没有进行大牌外援引进,哪怕是卡纳瓦罗多次表示缺人也坚持不为所动。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选择这样做的俱乐部恐怕也并非少数,如果要续约自然也只能按照新合同来执行,薪水自然要下调不少。

与此同时,更加重视年轻球员的培养,也为越来越多俱乐部所认可。一些俱乐部希望能够给更多年轻球员机会,希望从梯队中提拔出有能力的球员。由于年轻球员身价和工资要求都不高,这样做一来可以节省开支,二来一旦有小将能够成长起来,将来也能够为球队带来一定收入。当然,也有俱乐部选择将年轻球员租借出去,这也是一个节省开支和培养队员的方法。

要换种活法光节流显然是不够的,开源也成为俱乐部以及相关主管部门思考的方向。目前,中国职业联赛在商业开发方面明显落后,相比欧洲联赛诸多的赞助商,中国职业联赛的赞助商还是太少。如何让更多商家来赞助足球,在未来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另外在衍生品开发、比赛日零售等方面,如何让球迷为衍生品买单,在比赛日有更多人到球场看球消费等等,也需要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从今年开始,所有关心中国足球的人都需要大幅度降低预期值。所谓的“世界第六大联赛”的幻影终将破灭,但是反过来,将泡沫挤掉之后,或许也能更好的布局未来,加厚青训的土壤,夯实联赛根基。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