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甲 >

记者:中国足球目前处境是市场选择 改革不用惧怕太多_中性化

时间:2021-02-24 16:01:00 来源:

记者:中国足球目前处境是市场选择 改革不用惧怕太多_中性化

北京时间2月24日,近日中国足球各种负面消息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海《解放日报》体育部记者陈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陈华写到:

这几天刷微博、头条等,不少报道把泰达退出、苏宁甩卖、华夏未定等,归咎于中国足协推行限薪、中性化改名等。

说实话,中性化改名可能是压倒骆驼的一根稻草,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俱乐部的现金流紧张,不惜退出甚至甩卖,根源和中性化等足球因素没太大关系,都是企业自身的经济问题。很多球迷甚至媒体,如果只聚焦足球俱乐部本身,而不是关注俱乐部背后母公司发展尤其是现金流业务等核心因素,确实可能缺乏全面。

泰达集团是国企,据报道债务多达2000亿,因为日子难过,天津政府已经给了高速收费业务给予扶持;苏宁集团是民企,多元化扩张失败,连续6年亏损,集团债务达到1000多亿甚至更多,借给恒大的200亿又讨不回来,借钱借成股东;华夏幸福是房地产民企,三条红线之下,债务违约公开暴雷,身陷千万债务危机。

中超(中国)的任何一家俱乐部,都是没有长期健康的自我造血功能的,无非是母公司的一个广告板,承担品牌宣传推广职能。过去母公司有钱愿意烧,搞足球起码有个社会名声,那就烧点好了。

如今泰达、苏宁和华夏,母公司现金流紧张,哪里有钱再给足球俱乐部输血砸钱?足球俱乐部一年起码烧钱10个亿,现在母公司没钱了,不赚钱的俱乐部当然能砍就砍。再加上中性化改名,以后广告效应也减弱(关键是没钱打广告了),选择退出、转让或逃离太正常了。

说到底,这就是市场的选择。有钱就是有钱的活法,没钱就说没钱的下场。当然,泰达、苏宁和华夏等单一股权暴露的问题,也很明显,母公司有钱的时候玩命烧钱,没钱的时候足球像垃圾一样被放弃……母公司没钱导致单一股权的俱乐部十分脆弱,只能是球员流失、资产变卖、迁徙城市,更严重的就是因为没钱丧失准入资格和被迫清算……

所以,眼下中超联赛看似被困扰,恰恰证明了企业投资足球只为广告效应、俱乐部太依赖母公司数学、足球本身缺乏造血、俱乐部股权过于单一的问题,得到了大起底,如今也是一个市场自由选择的过程。

我倒是觉得,疫情之下暴露问题反而是好事。这样的硬着陆,最终就是优胜劣汰,有钱有实力愿意投的俱乐部留下来,没钱的退出,这不就是市场吗?之前不少人觉得,中国足协限薪是行政干预市场,但眼下的问题和行政没有太大关系, 就是企业没钱了,让市场自己选择,不是好事么?

与此同时,中国职业足球根本离不开政府的关心支持。重庆能暂时度过难关,就是政府的强力介入,寻找鼓励有责任的企业支持。河南嵩山龙门,也是郑州洛阳两地政府的支持。如果唐山支持河北足球,同样也是政府的力量。所以,未来政府、企业甚至社区等形成多元股权,起码应对财务危机会更稳健一些。

当然,中超联赛要真正健康发展,除了俱乐部合理开销,一分收入一分支出,关键还是自身的财务造血功能提升。这时候,需要更多的球迷去踢球、去看球、去为自己喜欢的球队买票、消费等,只有拿出真金白银的支持,才是真正对自身俱乐部的爱——相比在网上当键盘党,这样的支持也是俱乐部更需要的。

最后,引领最近十年高投入高产出足球风潮的广州恒大,近期也一些绿茵场外的负面传闻困扰。足球,也只是恒大的品牌宣传工具,在限薪限投尤其是自身财务因素影响下,恒大足球的影响力不可能复制当初两夺亚冠、中超九冠王(2020中超在我眼里冠军还是恒大)的辉煌。

这时候,完成让“中超球员年薪超1000万”使命的恒大足球,会否和恒大女排一样被逐步弱化,值得关注。

最后,1992年红山口会议让中国足球走向市场化,徐根宝兵败吉隆坡触动高层推动足球职业化,我们的联赛本身也是改革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就像股市、证券等改革一样,足球改革没必要有太多的犹豫。

邓公当初说过:”“证劵、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同样,中国的职业足球目前在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不可或缺性,中国职业足球的改革,同样不用惧怕太多。一来,这是市场的自由选择,但离不开政府支持;二来,真的如果失败了,万一大不了就关掉,重新回到省队市队,也是一个最保底的选项。所以,路,其实也就在每一个足球人自己的脚下。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