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甲 >

沪媒:非华裔血统归化争议大 中国人的问题要自己解决_足球

时间:2019-05-31 09:05:00 来源:

沪媒:非华裔血统归化争议大 中国人的问题要自己解决_足球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关于中国足球的归化,国人对于李可、侯永永基本上都能接受,但对于像埃尔克森、高拉特这样的非华裔血统,争议就很大。

泱泱大中华真的没人能踢好球了么?“熊猫杯”一场两场三场的接连落井下石,让反对归化非华裔的球迷一点点自动退却。看来,完全靠自己,恐怕还是不行的。但是未来,我们终究还是要靠自己的,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制以制夷”,毕竟也不能躺在归化的功劳簿上而忘了初心。

归化,是为了未来

“豪赌世界杯”不是第一次提出,但这次中国足球界如此齐心协力地下大手笔归化,让人感觉过去的“豪赌”真的不算什么。“豪赌”是需要配套的,既然花了大价钱续约里皮,既然也开始运作回归华裔球员,那么为何不把“豪赌进行到底”?

毕竟按照目前的情况,足球是11人的运动,一个李可远远不够中国队质的提升。要赢球毕竟是需要进球的,联赛职业化以来,中国前锋的进球率始终徘徊在低位(郝海东不过35.6%,41球/115场),最近几年来,郜林(20.1%,22球/109场)、武磊(23.8%,15球/63场)也在东西亚面前很难打开局面,所以就需要外援。

既然归化,就深深规划到底,否则只是对这次“豪赌”中其他已出具资源的浪费。

竞技体育自然需要成绩,但就足球这个具体的项目而言,已经不仅仅是成绩那么简单。从唯一一次打进世界杯的2002年到2004年本土亚洲杯拿到亚军作为一个节点,中国国家队在最近的15年中顺着一个斜坡下滑,几次其它形式的“豪赌“已经证明靠自己无法完成自救。2008年奥运会足球赛上,尼日利亚观众拉出横幅——“我们体操不行,我们乒乓球不行,但是我们足球行。”可惜十年后,我们依旧保持着实力被打脸。

此时,要挽救不断加速度下滑的中国足球,需要的是强劲的外力。十年光阴难熬,一来别让未来的中国队继续下滑到要和马尔代夫的首轮开始打起的位置,二来得有人在国家队以老带新——而亚洲杯这一代的“国产老”真的不行(郑智除外),三来别让中国足球的氛围彻底冷却,市场这口锅冷下来再回暖就难了。要止跌,甚至要爬升,为未来营造一个好的地位和氛围,通过进军世界杯来让孩子们愿意进入球场,这是归化外国人代表中国队的战略意义。

如果民族复兴是参照唐朝这个蓝本,那么别忘了李光弼这个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天下兵马副元帅“,他是契丹族。

归化,也别忘了未来

在归化问题上,因噎废食不好,走向另一个极端也不好。正如关于药物、食物“撇开剂量说毒性都是耍流氓”,归化也是一个需要“程度”和“秩序”的问题。既为中国足球营造未来,但也要给未来留出阳光和空间。

现在已经在归化的俱乐部尚不多,恒大、国安都走在前列,相信未来两三年内会逐渐成为趋势,毕竟就俱乐部来说,如此拓展“非外援阵容”总是有好的。但,归化这个窗口一旦打开,也需要一个“度”来控制。这个度恐怕很难是“规定”,因为归化成功的非华裔中国人在法理上和其他“原生中国人”、“血统华裔”是平等的,不可以有规则做身份上的歧视;那么只能希望各家俱乐部揣着明白也做明白事儿,真正把自己家的青训有耐心地好好做起来,一方面让年轻人实力占位、另一方面也多少给年轻人留点机会——尤其是锋线。未来,中国总是希望能有个国自产的、还不单纯靠在南亚球队身上刷单的、进球率接近五成的射手。

我们可以开玩笑“恒大全华班”未来可以借归化和转会来实现,但绝对不希望“全华班”真的按照这种模式实现。归化的目的是为了壮硕自身对外,在内部环境自然不希望出现“大树底下无丰草”的局面。中国足球的未来很脆弱,还是需要各方面来护航的。事实上每一个成功的归化,都约等于判定既有的一个本土球员“OUT”。

对于目前的成年足球队,是需要的,这一代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差强人意”;但未来对于年龄更小的归化,也有必要给“自己人”的发展留些空间。譬如2021年的全运会,归化球员能不能参加,会不会挤占本土球员的名额,会不会影响公平性,这些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

归化实属权宜之计,中国人的问题终究还是要中国人自己解决的,需要俱乐部清楚的是:“热心归化”做得再好也只是选修,解的是燃眉之急;青训建设还是必修课,也是对中国足球有意义的内容,这才是自己的稀土矿。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