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谜底是桌子的谜语(谜底是桌子的谜语简单)

时间:2022-12-13 16:56:28 来源:

最近很多人在问“评价诸葛亮的对联(关于赞美诸葛亮的对联)”,今天小编就评价诸葛亮的对联(关于赞美诸葛亮的对联)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评价诸葛亮的对联(关于赞美诸葛亮的对联)

公元234年,诸葛亮春第五次伐魏,屯兵于五丈原,与魏将司马懿以渭水为界对峙。两军在渭水对峙百余日,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后人为纪念赍志而殁的一代贤相在五丈原修建了诸葛亮庙。

五丈原简介

五丈原诸葛亮庙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始建于三国末年,重建于元朝至元初年(1246),坐南朝北,面对渭河,象征着诸葛亮毕生都在向往北伐,追求国家统一。

庙门为歇山顶式砖木结构,3开间,面阔9.7米,进深7.6米,四角翘起,古色古香,大门上方有一竖匾,上有书法大家舒同手书“五丈原诸葛亮庙”七个镏金大字,大门两边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万古千秋五丈原;下联是:一诗二表三分用。

廊下左右各有一匾额,左边是:南阳纯儒;右边是:西蜀贤相。进入大门,门厅东西两侧分别站立着蜀国大将军魏延和马岱的塑像。

山门的背面匾额是“忠贯云霄”,两边立柱上有一副对联,

上联是:出祁山气吞中原;

下联是:伐曹魏名留汉简。

在山门和献殿中间的西侧有一株结义槐,此古槐树形奇特,自成天趣,它的主干分成两叉,盘曲向上,其中西侧树千三分叉而又合为一体,据说象征刘备、关羽、张飞结义的紧密关系。

东侧树干昂立一侧,寓意诸葛亮乃蜀汉江山之栋梁。站在树下向上观望,枝叶茂密,翠绿欲滴,树干交叉,形成了一个有趣的“义"字,当地人称其为“结义槐”。

前面是献殿,有鼓楼和钟楼,重修于清朝,鼓楼在东,钟楼在西,据说是因为庙字朝向不同所致。钟楼中的钟铸于明嘉靖十三年,高2米,重2吨,直径2米,上有铭文6400余字,对当时重修庙字做了详细记载。据传此钟在清朝末年的一天夜晚曾因地震不敲自鸣,故亦称“不敲自鸣钟”。鼓楼中有一面大鼓,直径1.5米,高1.7米,重制于1992年。

献殿为清光绪年间重修,5开间,面阔16.9米,进深9.2米,硬山五脊顶,斗拱扣搪,雕梁画栋。大门上方有一横匾,上书“五丈秋风”,廊下立柱上有一副对联,

上联是:六军彰讨伐六出祁山纲目疏;

下联是:三顾许驰驱三分天下隆中对。

殿内有诸葛亮出师表石刻展,还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诸葛亮一生评述石刻,两面山墙绘有三国演义故事。令人惊奇的是在献殿内发现了号称“三绝碑"的石刻。

“三绝”是因其集诸葛亮的文章、岳飞的书法,樊登云的刀工于一体。诸葛亮的文章是指《出师表》;岳飞的书法是说公元1138年,正在前线奋力抗敌的岳飞被秦桧陷害,奉诏返京,途经南阳武侯祠,看到诸葛亮的《出师表》后,被其忠义所感动。又联想到诸葛亮“北定中原"壮志难酬和自己“还我河山"的宏图未展,两人处境十分相似,于是感慨万端,挥涕走笔,在心情复杂的变化中,演练出由行书到草书,乃至狂草的千古绝笔,其书法气势磅礴。

明太祖朱元璋御笔亲题“纯正不曲,书如其人”就是对岳飞书法的评价。岳飞的墨本流传到清朝,当时的岐山县令胡升猷花重金将其收藏,后在光绪四年重修献殿时,请陕西富平著名石雕工匠樊登云将岳飞手书诸葛亮的《出师表》刻于青石之上,其刀工形同真迹,随笔走刃,入石三分,可谓一绝。此殿的另一个奇特之处在于前檐下有一根杨木大檩,长约五丈,通体粗细均匀,无节无疤,实属罕见,据说寓意诸葛亮乃天下奇才。

出献殿,眼前是八卦亭,展示了诸葛亮研究八卦,并按八卦布兵摆阵。亭子的立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原名五丈山在后水在前包围若屏;

下联是:亭号八卦震宫龙巽宫鸡雕刻成象。

该亭建于清光绪年间,以八卦方位建亭,斗拱奇特,结构严谨,工艺精巧,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穿过八卦亭,就是正殿了。正殿为庙内中心建筑,3开间,面阔11米,进深14米,正殿上方悬一匾额,上书:英明千古。大门两边的立柱上有一副对联,

上联是:仰河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下联是: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正殿门口的凤柱为云楸木所做,上有天然木纹,未经任何雕饰,西侧柱子木纹如游龙戏水,东侧柱子木纹如凤凰揽日,故称龙凤柱,寓意龙凤呈祥。

进入大殿,正对面塑有诸葛亮坐像,面黄肌瘦,疲惫不堪,让人一下子想到诸葛丞相日理万机的操劳和病情日益严重的疲倦。

坐像上方有一匾额,上书:将相师表,两边的立柱上有一副对联,

上联是:长眠一卧龙;

下联是:短兵五丈原。

外面悬挂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忠魂长在五丈秋高汉相风;

下联是: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

坐像前站立蜀国四员大将,东侧为关兴、王平,左上方有一匾额:北定中原;西侧为张苞、廖化,右上方有一匾额:出将人相。

在坐像前面有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一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东汉末,隐居隆中,躬耕垄亩,好为“梁父吟”,刘备三顾,亮与之陈述天下大计,即谓“隆中对”。

刘备据其策略联孙伐曹,占领荆益,建立蜀汉政权。刘备称帝后,任丞相。建兴元年(223),刘禅继位,封亮为武乡侯,任益州牧,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曾五次出兵伐魏夺取中原。建兴十二年(34)第五次北伐,率兵出斜谷踞五丈,与魏在渭河南对峙,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时年54岁。

出大殿右侧,是诸葛亮生平事迹馆。馆内靠门处塑有一尊诸葛亮的站像,羽扇纶巾,气度娴静,目光远视,胸有成竹。馆内资料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一生,大约分为出生山东、避难荆州;躬耕隆中、吟啸待时;三顾茅庐、隆中晤对;际遇风云、一展雄姿;进据西川、施政治蜀;修兵利器、南征北伐;一代名相、千古颂歌等六个部分,阅读着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对任何人可能都是一种震撼和激励。

在大殿的西南方是诸葛亮的衣冠冢。衣冠冢高5米左右,周长10米,冢前立有冯玉祥所书的“诸葛亮衣冠冢”石碑一通。

相传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蜀军将其衣冠埋葬于此,堆土为坟,以示祭奠。此家建于三国末年,明嘉靖年间重修,加石栏28桩,喻诸葛亮自隆中出到病逝五丈原,其间辅佐刘备、刘禅父子28年。现在衣冠冢草木青翠,游人祭奠者众多。

斜对着衣冠冢的是陨星亭。亭内有一块“落星石”,东晋孙盛的《晋阳秋》记载:“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向西南而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尔亮卒。”描述了将星陨落的过程。

而五丈原之南的落星村、落星弯、落星坡这些流传已久的地名就是由落星石而得名的。据传亭内供奉的就是落星石。对落星石,在《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祭灯禳星的故事。

陨星亭周围院子的后墙上建有长廊,塑有蜀汉晚期五位文臣和五位武将,靠近东南方向的长廊下,还有各种碑刻。这些塑像和碑刻依然在向游人述说着三国时期的故事,让人回想群雄争霸、社会动荡的场面,甚至回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

从后院出来,在大殿的东院建有月英殿,里面供奉着诸葛亮的结发夫人黄月英,小名阿丑。月英殿坐东向西,雕塑的黄月英像漂亮端庄,两个儿子站立在她的两旁。黄月英对诸葛亮的事业支持很大,在八卦阵研究方面甚至超过诸葛亮。

在月英殿的北侧就是八卦阵,里面有死门和活门,《水经注》记载:八卦阵既成,庶不复败矣。说八卦阵阵法形成后在军队行施从未失败过。三国时诸葛亮巧布八卦阵,使东吴谋将陆逊不战自溃。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班师时,一路见诸葛亮安营下寨之处,前前后后,整齐有法,叹日:“此天下奇才也!”诸葛亮能熟练运用八卦阵并令对手惊叹,说明在当时可能无出其右者,足见其聪明智慧。

对诸葛亮的历史评价

纵观三国历史,诸葛亮总共五次北伐,其中只有两次兵出祁山,另有一次是防守战,并不是演义中说的六出祁山。诸葛亮五次北伐,基本上无法撼动曹魏根基,也没有取得实质性攻城略地的巨大战果,每次都以退回汉中了事,可以说是徒劳无功。

大量史籍资料显示,诸葛亮并非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神奇莫测,用兵如神。如果褪去笼罩在诸葛亮头上杜撰出来的光环,神话中的诸葛亮就接近现实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断然否定诸葛亮的功绩。

诸葛亮终年54岁,从27岁出山到五丈原病逝,前后正好一半。从17岁到27岁的十年间,诸葛亮一直住在荆州襄阳城外的隆中,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三国志》对其这一段生活做了如下描述:“亮躬耕垄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一,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领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偶然。”可见此时的诸葛亮熟读兵书,独观“大略”,精通儒、法、道、杂等诸子经典,对天象、地理、土木工程、易经,兵法等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可称为“杂家”,此时他待价而沽。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口若悬河地分析天下大势,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提出了天下三分的预见,并主张刘备结好孙权,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应该说诸葛亮三分天下的预见有其独到之处,可惜在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兑现。这其中有刘备的原因,也有诸葛亮自己的因素。

火烧赤壁之后,刘备和诸葛亮任命关羽镇守荆州,主力放在益州,其用人举措并未背离(隆中对》的谋划。关羽后来的战绩的确显赫,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樊城,逼得曹操几乎崩溃。然而关羽没有遵守诸葛亮制定的战略,在孙权主动前来表示友好时竟出言不逊,严重。违背了“结好孙权”的初衷,导致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自己败走麦城,葬送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随后,刘备不听劝阻,执意为关羽报仇,又导致张飞被害。刘备亲率大军伐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损失惨重,蜀汉一下子在三国鼎立之中变得更加弱小。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托孤辅政重任,平定南蛮稳定了后方,在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情况下,理应实践他当初提出的“待天下有变”,可惜诸葛亮受清流派思想的影响,与“汉贼不两立”,不断实施北伐曹魏的错误决策,最后更不惜鞠躬尽瘁地演绎出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

再从北伐的效果看,蜀汉一方的战略进攻,虽然频繁,但除了劳民伤财,毫无用处。连年用兵,将诸葛亮在经济上取得的一些成就消耗殆尽,结果造成经济萧条、人民厌战的局面,最终首先崩溃。

总的来说,诸葛亮在天下纷争之际,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将寡”的刘备,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忠诚为国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受到后人尊崇理所应当。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