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比分 >

津媒:观点碰撞利于新政更完善 已没有"躺钱"温床_中国足协

时间:2019-11-26 08:31:00 来源:

津媒:观点碰撞利于新政更完善 已没有"躺钱"温床_中国足协

昨天,中国足协召集中超16家俱乐部投资人代表在上海举行联赛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意在为正在酝酿、即将出台的“史上最强新政”求得最大公约数,很多此前不被外界了解的动议或诉求都摆在桌面上,会议讨论十分激烈。

动议一:国脚选拔杜绝“权利寻租”

中国足协上周宣布了“延缓职业俱乐部签署球员新工作合同”通知,此次会议召开意在为12月初正式颁布“关于进一步推动联赛发展的若干意见”做准备。在一系列事关联赛发展的新政正式“落地”前,中国足协还需要与各家俱乐部就细节内容进行沟通。

按此前方案,未来中超、中甲、中乙三级联赛本土球员的单季顶薪标准分别为税前1000万元、600万元、300万元。有俱乐部代表认为应该根据各级联赛的实际情况,科学划定,而不是“一刀切”。有俱乐部提议领得顶薪球员未经原属俱乐部同意不得自由转会,反对者认为这有悖于国际足坛现行转会制度的精神,球员作为劳动者有权自由选择合作俱乐部。

对于国脚薪资可上浮20%的动议各方也展开热议。有代表担心,规则本意是鼓励本土球员力争上游本无可厚非,但在国脚的选拔与认定方面,中国足协需严把质量关,杜绝“权利寻租”的现象。

动议二:外援和入籍球员有明确标准

中国足协在暂缓签约通知以及一系列解读里没有提到外援的问题。据悉,未来出台的新政里有“每家中超俱乐部允许引进1名‘超级外援’,其身价不得超过2500万欧元,且薪资不受限”的表述。按照有关动议,未来中超俱乐部每家每个赛季外援薪资投入总额很可能不得超过1.5亿元。如果超级外援不限薪,那么其薪酬产生的费用可能会占据俱乐部外援薪资投入的大头儿。

普通外援政策则基本延续本赛季下半赛季调整后的政策,也就是每场比赛每队可以报名4外援,其中同时登场3外援。

对于外界十分关注的入籍(归化)球员,目前的方案是未来中超俱乐部每家至多同时注册2名非华裔血统入籍球员,但每场比赛只能上场1名。具有华裔血统的入籍球员则视同为普通本土球员。所有入籍球员的薪资标准与普通本土球员看齐。换句话说,像归化艾克森等球员时采取的“拿钱砸”的办法将受到严格限制。

动议三:U21球员最高年薪不超百万

有关方面的本意是下个赛季用U21政策替代U23政策,但考虑到2017赛季后半程仓促推出U23政策后造成的U23球员“奇货可居”和“物价飞涨”,例如某位曾在北、上、广三家俱乐部踢过球的年轻队员,仅拿到手的签字费就高得令人跌碎眼镜,起到了很不好的“示范效应”。未来新政暂不考虑把U21球员强行放到中超赛场锻炼,但规定“各俱乐部U21本土球员税前年薪不超过100万元”。

有俱乐部代表认为对待U21球员薪酬应当采取更灵活方式。事实上,当今国际足坛也不乏一些U21精英球员在各俱乐部、国家队挑大梁。比如英格兰国脚斯特林早在17岁那年已经可以胜任英超主力。具体到中超本土球员,年仅19岁的朱辰杰已经担纲国家队和申花队的主力中卫,如果一些普通非国脚球员领着数倍于朱辰杰几倍的薪酬,这样的薪资标准对于年轻尖子球员是否公平确实需要认真思考和严肃对待。

新政拟规定,俱乐部如有U23本土球员经中国足协推荐获得赴海外留洋机会的,可以在联赛中适当减免执行U23球员政策。另外,中乙球队每队单季最多只能报名3位年龄在30岁以上的球员。另据了解,有关方面曾打算把乙级联赛变成年轻队员的舞台,替代已面临生存问题的青超联赛。

观点碰撞利于新政更完善

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在昨天会议上强调了联赛规则推出或调整的积极意义,强调无论规则最终如何定案,中国足协为俱乐部减负、推动青少年足球和国字号球队人才建设的方向都不会偏移。对于中国足协通过“新政”完善职业联赛、推动青少年足球发展、为中国足球谋福祉的初衷,各俱乐部都持欢迎态度。但由于政策推出或调整“牵一发动全身”,可能触及各方的利益较大,因此在具体推敲过程中难免经历一些波折。不过,各俱乐部的观点、动议的碰撞也为新政可行性和联赛公平竞争提供了民意基础。事关各方利益,中国足协不会在会议期间拍板定案。

从2010年开始,中超“烧钱”之风越刮越烈,中国足球整体水平和成绩却每况愈下,球员收入竟然“坐火箭式”增长,严重背离国情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队客场输给叙利亚队之后,中国足球“高薪低能”再次被国人痛批,已经到了必须治理的地步。从大环境上分析,已经没有中超球员“躺着挣钱”的温床了。

新报记者 赵睿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