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欧冠 >

沪媒发长文7问中国足球 能否在困境中“拉直问号”_中超

时间:2021-02-11 10:01:00 来源:

沪媒发长文7问中国足球 能否在困境中“拉直问号”_中超

晨报记者 甘慧 俞炯 图/新华社 制图/张继

2021年开年后的第一个月,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中国足球很冷。

2021赛季尚未开始,很多俱乐部早早陷入危机,甚至包括了一些中超俱乐部。天津津门虎(天津泰达)和重庆当代未在足协规定的期限内,上交2020赛季工资奖金确认表。上赛季中超联赛冠军江苏队(江苏苏宁)等多支球队被爆欠薪,欠薪在目前的中国足坛,已经不再是个案。

“潮水终将退去,我们将拥有一片洁净的海滩。”去年年底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专项治理大会上,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这样憧憬着中国足球的未来。那个时候,他可能没有想到,在中国足协打出一套组合拳后,首先要面对的是中国足球的“年关”。

2021年艰难起步,中国足球要在几大困境中“拉直问号”。

2021赛季中超联赛何时开赛?

2021赛季中超联赛何时开赛?这是当下俱乐部、球队以及球迷最为关心的,但至少到发稿时为止,足协并没有明确的说法。

去年年底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上,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透露:新赛季中超联赛大概率将于明年3月初开赛,各俱乐部可以围绕这个时间节点展开各自的备战工作。与此同时,足协还拟定了2021赛季赛历初稿,各项工作以联赛3月初开赛进行准备。

然而,一纸通知首先打乱了足协的这一计划。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调整全国竞技体育单项比赛和职业比赛复赛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对复赛必要性、紧迫性、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估、严格把关,优先恢复东京2020年奥运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杭州2022年亚运会、陕西2021年全国运动会所设项目的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和职业比赛,其他比赛暂缓复赛,暂不审核马拉松等人员密集型赛事,该本工作方案有效期至2021年3月31日。根据这一通知精神,新赛季的中超联赛将难以在3月底前开赛。

紧接着亚足联正式公布了本赛季亚冠联赛的赛制,宣布新赛季的亚冠小组赛仍分为西亚和东亚两个赛区,以赛会制形式进行,东亚赛区小组赛于4月21日至5月7日进行。另外,北京国安将以4月14日率先出战资格赛。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不会申办亚冠小组赛,中超球队出国参赛回来面临着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有的城市在14天隔离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增加7天居家健康观察以及7天日常健康监测。一旦中超球队派遣主力出战亚冠,那么4月中下旬至5月底,中超就得为亚冠让路。

另外,按照亚足联指定的赛程安排,6月底前需要结束世预赛40强赛小组赛的所有比赛,也就是说国足的剩余4场比赛必须在上半年打完。全力保障国足征战世预赛是今年足协的头等大事,中超势必要为国足的集训和比赛腾出相对充裕的时间。

因而,亚冠小组赛以及国足的世预赛40强赛都给中超赛程的安排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中超免不了在夹缝中生存的命运。

中超俱乐部真的会退出吗?

2021年的中超,以天津津门虎和重庆当代这两家传统俱乐部延期提交工资奖金确认表开局,“困难重重”的意味十足。

2020年虽然有十多家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因为财政问题而退出或者解散,但涉及到中超俱乐部的只有2019年初遭遇投资方突如其来变故的天津天海。一旦天津和重庆这两家俱乐部因为欠薪而失去今年的中超注册资格,还真是近些年来第一次有中超俱乐部真正因为财政出现问题而不得不退出。

从中国足协最终网开一面,允许天津津门虎和重庆当代延期提交工资奖金确认表来看,高层的态度应该还是“尽量挽救”。此外,中国足协没有像前几年那样公示各俱乐部已经提交的工资奖金确认表,也释放了希望能够尽量稳定整个联赛的信号。

毕竟中超在中国职业联赛的最顶端,代表了整个职业足球的形象。而且种种迹象表明,今年中超的赛制很可能是最后两名球队将和中甲的第三和第四名进行附加赛,中甲前两名直接升上中超。也就是说2022年的中超扩军了,将从现在的16支变成18支。

在即将扩军的大背景下,一下子有两支现有中超俱乐部无法注册参赛,负面影响实在太大。

当然,天津津门虎和重庆当代这两家俱乐部也完全有“自救”的能力。本身球队就在天津和重庆两个直辖市,又是各自城市唯一的一支中超球队,重庆更是整个西南地区的唯一一支中超球队。有关方面最后介入维持俱乐部正常运营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其中重庆方面已经在春节前传出了好消息,有关方面表示重视职业球队的健康发展,专门召开了由市体育局等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推进解决重庆当代足球俱乐部当前各项问题,确保俱乐部2021赛季顺利注册。据悉,两江新区下属国资平台两江集团将以赞助形式为球队输血,欠薪、准入等问题有望近期解决。

重症用猛药,在中国足协的限薪令、“投资帽”等等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原先财务状况并不健康的中超俱乐部的确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反倒是像河南建业、广州城、武汉卓尔、长春亚泰等这些年小成本运作的中小俱乐部,依旧能够应付。

还有河北华夏幸福,他们从2019赛季开始就一改原先撒钱要当豪门的俱乐部发展策略,根据自身的实际财富状况,清洗高薪外援、开始重视青训。

一向财大气粗的广州队都开始压缩成本,转会市场上只出不进,控制高薪球员。上海海港以远远低于佩雷拉的薪水青睐新帅莱科,花了胡尔克转会费零头都不到的价格签下新外援中卫。整个联赛都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就是新政带来的积极影响。

所以,相信随着各项提升俱乐部财务健康的政策真正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合理的薪资结构,量力而为的赛季总支出,最终受益的肯定还是俱乐部。

赛会制还要继续吗?

上个赛季的中超,历史上首次采用赛会制,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最好方式,但是作为一项职业化的联赛,赛会制还是给联赛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以2019赛季中超联赛第一阶段为例,从7月25日到9月28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每支球队需要完成14轮的比赛,基本上四五天就要进行一场比赛,球队不得不对阵容进行一定的轮换使用,无法始终以最强阵容出战。而且长时间高密度比赛,不少球队的主力队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病,这些都势必会影响到比赛的质量。

上个赛季,天津津门虎(天津泰达)赢一场就保级成功,让赛制饱受诟病。联赛第一阶段,天津津门虎一场不胜,进入到保级组。由于第二阶段采用的是两回合的淘汰赛制,津门虎在与深圳队(深圳佳兆业)的对阵中,首回合1∶1战平,次回合2∶0完胜,从而以两回合3∶1的总比分保级成功。作为联赛来说,一个赛季赢下一场就保级,这显然并不是太合理,也让赛事的公平性受到了挑战。

赛会制也让球迷的参与度大大下降。尽管去年联赛中后期,比赛逐步向球迷开放,但是进场观看比赛的球迷数,与当初主客场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据来自中国足协的公开数据显示,各级赛事共有188场比赛开放球迷入场,累计入场球迷人次约57.3万。

赛会制也使得各中超俱乐部的门票收入为零。目前的中超俱乐部,其收入来源主要是中超公司的分红、门票收入、赞助费用以及衍生品的销售。2019赛季,广州队(广州恒大)的门票收入达4500万元,国安的全年门票收入仅次于广州队。申花受虹口足球场容量的限制,门票收入上少于这两家兄弟俱乐部,但也达到了2800万元左右。

在封闭赛会制的情况下,各队的比赛日收入受到极大限制,很多俱乐部只得寄望于分红,但中超分红相比于2019赛季缩水得非常厉害。2020赛季中超只打了20轮总计160场比赛,较上赛季减少了80场,同时由于赛制问题导致两阶段后期部分比赛失去竞争性,这些都对赞助商权益造成了损害。中超公司总经理董铮曾透露,如果继续实行赛会制,会根据实际比赛的数量对赞助费进行修改。据悉,2019赛季中超分红大概是每支球队6000多万,但2020赛季的分红,各俱乐部到目前为止只拿到了700万元。

中性化劝退老字号?

去年年底,中国足协颁布了《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对中超俱乐部名称的规范化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按照这个规定,国安、鲁能、建业、泰达、绿城等“老字号”不被允许。

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表示,需要长期稳定的地域俱乐部,培养更健康的俱乐部文化。陈戌源还说,“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和广大球迷追求长期稳定健康目标是一致的。”

确实,从长远来看,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可以“端正”企业介入的动机,从根本上摆脱企业借投资足球俱乐部进行宣传的功利做法,培养起真正属于俱乐部自身的文化,有利于俱乐部的长远发展。不过,在短期内,俱乐部名称中性化会带来一些阵痛。

最为典型的就是国安、鲁能、建业、泰达和绿城等“老字号”的消失。这些名字已经陪伴了中国足球十几二十年,也伴随着很多人从青少年走向了成熟,他们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传出国安、鲁能、建业、泰达和绿城等名字无法沿用后,上海申花蓝魔球迷俱乐部、河南建业红魔球迷俱乐部、北京御林军球迷会、浙江绿色旗帜、津门虎翼这五家球迷会发布联合声明《抛弃传统,等于割断精神命脉!》。这些“老字号”的消失,不排除损失一批老球迷的可能。

另外,对于那些希望借助足球宣传企业的公司,随着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可能投资足球的热情也会锐减。有消息称,约1/3的俱乐部已经萌生了退意,其中或许有部分是由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所造成的。

球员的利益谁来保障?

已经和上海海港合同到期的球队前主力中卫石柯,他虽然已经穿上了山东泰山的球衣,跟随新俱乐部冬训,但山东泰山如此一笔重量级引援的官宣却还迟迟没有到来。

同样,长春亚泰的国脚前锋谭龙虽然也已经是合同到期的自由身,并且已经和多家中超俱乐部有所接触,但至今去向不明,据悉和薪水尚未达成一致有关。

今年的内援转会市场静得出奇,尽管有不少与原俱乐部到期的主力派球员,但在限薪令要严格执行和监管的当下,球员和俱乐部之间陷入了一种僵持的局面。

要想真正打动球员,只有足协认可的第三方代言合同,但对于中小俱乐部来说自身财政状况都不算好,根本不可能还有这方面的能力。对于大俱乐部来说,也要考虑整体的支出以及队内和谐问题,毕竟现如今这样的情况下,新球员和老球员薪资差别太大,非常容易出现更衣室和谐的问题。

去哪里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中超大部分球员都选择了和原先的俱乐部续约,比如上海海港就顺利在2020年底之前完成了绝大部分合同到期球员的续约工作。一份长期合同,不会被欠薪,在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随随便便就可以拿到高薪之后,这是球员们最大的诉求了。

毕竟就算是中超球员在限薪之后能够拿到的两三百万的税前年薪,也已经是大大超过社会平均水平。

从另一方面来说,职业球员的薪水也不能降太多。培养职业球员是一个长年累月,而且高投入的体系。成为职业球员后的高薪回报,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吸引青少年投身这个行业的重要因素。

每一位基层青训教练都会遇到优秀苗子要在继续踢球和读书高考之间做选择的事情。除了对于足球运动的热爱之外,未来的收入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此外,现在球员的薪水已经被严格限制,如果还是会经常被欠薪,试问谁还敢让自己的孩子去踢职业足球。

所以在限薪的这个问题上,中国足协要做的不仅仅是监督,更应该是保障,特别是要能够保护好球员按时、按合同约定拿到薪水的权益。这需要一系列的后续政策跟进,不能将球员讨薪这个“皮球”直接踢给劳动仲裁部门。整个职业球员队伍的稳定,才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稳定的根基。

精彩程度和市场价值“双下滑”?

2021年,随着限薪令和“投资帽”这样的组合拳出击,在中国足协想全力挤掉职业联赛泡沫、还俱乐部一个健康发展环境的同时,无法避免会降低中超联赛的观赏性,从而影响中超的市场价值。

先不用说去年的中甲和中乙比赛的水平有多低,就是中超一开始几轮,在不少球队缺少外援的情况下,大家对于比赛的“精彩程度”肯定都深有体会。随着胡尔克、沙拉维等一大批世界一流球星的离开,新外援引进上又有严格的转会费和年薪规定,中超外援水平的倒退是不争的事实。

而外援水平的下降恰恰决定了整个中超联赛水平的下滑。在本土球员还未能跟上的情况下,中超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几乎完全依靠重金高薪引进的大牌外援来支撑。

一个国家职业联赛的水平和国家队的水平并没有直接关系,因为职业联赛本来就是商业化的,吸引观众提升商业价值,需要的是比赛的观赏性,捷径就是引进大量的大牌外援,世界知名球星。这对于直接提升本土球员的水平帮助不大,甚至还抢走本土球员的比赛时间和锻炼机会。

所以,意甲当年被称为“小世界杯”的时候,最好的成绩也就是世界杯四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马拉多纳、普拉蒂尼、荷兰三剑客和德国三驾马车这些顶级外援。英超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足球联赛,英格兰队却一直被嘲讽为“欧洲中国队”。

近几年,中超早就在现场球迷人数、关注度和市场价值上超越了近邻日本和韩国,但日韩却能够每一次都顺利参加世界杯正赛。

中超竞技水平和市场价值的提升,当初就是走了这条靠“金元”铺就的商业化之路。广州恒大带头,2015年上港、2016年苏宁加入;接着又有了同样一掷千金的华夏幸福和天津权健;以及老牌劲旅上海申花、北京国安和山东鲁能为了争冠加大投入。这才有了中超的异常火爆,才能够让中超5年的版权可以卖出80亿的天价。

随着俱乐部投入被限制,或者说很多俱乐部已经没有钱继续投入,现阶段中超竞技水平和市场价值的双下滑已经不可避免。

当然,如果国足能够成功完成晋级世界杯正赛的任务,也许2022年的中超联赛趁着扩军,有可能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

国足世预赛能拿几分?

作为支撑起中国足球的支柱之一的职业联赛,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寒潮。

2020赛季开赛前,中超、中甲和中乙总计高达17家俱乐部退出。

今年的情况也并不是太乐观。有媒体报道称,有半数中超俱乐部出现资金问题,另外半数中的部分俱乐部也有隐忧;约1/3的俱乐部已经萌生了退意。

这个时候,如果代表着中国足球门面的国足,能够在世预赛上取得好成绩,或许能在现阶段提振整个行业的信心。最近的国字号教练工作会议上,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要求国足主教练李铁立下“军令状”:2022世界杯预选赛40强赛必须出线,之后的12强赛力争出线。

国足所在的A组,目前叙利亚队5战全胜积15分排名第一,中国队4战两胜1平1负积7分,同积7分的菲律宾队比中国队多赛一场。按照比赛的规则,8个小组的第一名和4个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二名将晋级世预赛12强赛。从目前的积分情况看,在仅剩4场比赛的情况下,中国队要赶超叙利亚队抢占小组第一已比较困难,比较现实的是以4个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二名晋级。

国足的世预赛征战之路,不仅仅关系到能否如愿拿到12强赛乃至世界杯的入场券,还影响着中国足球行业的“明暗度”。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