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欧冠 >

粤媒:足协中性名缺少调研 说26年沉淀是阻碍太自欺欺人_名称

时间:2021-01-07 09:01:00 来源:

粤媒:足协中性名缺少调研 说26年沉淀是阻碍太自欺欺人_名称

2020年年末,中国足坛最喧嚣的事件不是哪支球队又有什么重磅引援,而是河南建业俱乐部因为更改球队名称的事情,遭受了当地部分球迷的激烈抵制。球迷的说法似乎有些道理,喊惯了二三十年的队名,无论是家中的球衣还是各种票根、纪念品,一下子面目全非,承载了多年的情感寄托,似乎一下子全变了。

中国足球环境下球队与球迷之间的联系,背后是中国足球的传统与文化。有人思考,中国足协对于中超“中性化更名”一事上的一刀切,是否妥当?决策是否科学,有没有经过充分论证,这都是外界希望知道的事情。

专题策划/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白云

现状 沟通少、一刀切,容易引起反弹

按照足协要求,从2021年1月1日起,中国的各级足球队,都要“一刀切”的使用中性名称了。

因此,像广州恒大、北京国安、广州富力、上海上港、山东鲁能,甚至是企业已经消失的上海申花等,都要改成中性名称了。

虽然有人认为,在中国足球当下还不发达,还要依靠企业,球队应是企业“广告牌”的时代,现在就一刀切使用中性名,显得有些仓促了些,这或会影响到中国足球的发展。这虽有些道理,但也不得不说,如此一刀切,也自有好处:那就是相对平等,快刀斩乱麻地解决球队名称问题,省得有人在用企业名,有人却不能用,会产生一些矛盾和质疑。同时,要创造百年俱乐部,按国际足球惯例,不用企业名,也是常态化做法,也能免去企业更迭不断,造成的球队名称朝起夕改乱象。

但是中超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工作目前进展缓慢,以北京国安和天津泰达为代表的的传统俱乐部要“死磕”,成立于1996年的长春亚泰也以亚泰名称申报。除了大连人、广州城、深圳市、广州队等几支球队改名外,其他球队还一直没有动静,这足以说明中国足协的这个做法并未得到广泛认同。

由于中性化改名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所以足协方面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沟通措施。比如邀请球迷组织和零散球迷代表、各俱乐部相关人士、体育市场开发的专业人士、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乃至于工商、法律界的专业人士,召开一个恳谈会答疑会,解答各个俱乐部和球迷在更名问题上的疑问。

事实上,通过日韩联赛的发展规律来看,所谓的职业联赛中性名,起到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基础,而不是人为禁令。如果在职业化开端之初就做好顶层设计,例如国安、泰达、亚泰、申花这样的名字,拿掉也就拿掉了,没有多大的情感负担。但如今26年沉淀下来,你说这不是文化,而是阻碍,就有点自欺欺人了。

中国足协,还是需要更多的决策前调研,科学的论证、周密的计划、实施前的解释答疑。否则,球队的历史、球迷文化容易因一纸通知而割裂。

愿景 “中性名”有利于俱乐部“造血”

实际上,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属于国际惯例。改名的本质就是要提高足球在地区的影响力,改变中超球队以企业作为个体的运营方法。俱乐部在未改名之前大多以赞助商为冠名,大多以企业作为一个个体进行文化的渗透。

众所周知,在高度发达和职业化的欧洲足坛,俱乐部的名称大多是以城市、地区名称命名,例如皇家马德里、马德里竞技、巴塞罗那、曼彻斯特联队、利物浦、AC米兰和国际米兰等。还有一些是基于历史元素积淀而命名,例如凯尔特人、托特纳姆热刺。当红牛集团强势介入足球领域,打造出两支颇具战斗力的莱比锡红牛与萨尔茨堡红牛,就曾在名称上引起了当地联赛许多参赛俱乐部的反感与抵制。

实际上像是现代足球的起源地英国或者是足球王国巴西,球队名称也大多是城市名或者地区名。在英格兰,名称带上“联”和“城”字,是其一大特色,如曼联、利兹联和曼城、莱斯特城等。切尔西更是其首都伦敦中的一个著名的繁华地区,这就好比是北京国安改名叫朝阳或者东城那样。北美的各种体育俱乐部强调趣味性和亲和力,他们偏爱动物或者日常用品,什么伐木者、开拓者、红帽、白袜、快船、灰熊、雄鹿、鹈鹕。

而在中超,俱乐部的名称几乎全是省份/城市+主赞助商的组合,商业味道十足。但实际上,企业冠名俱乐部,等同于将俱乐部大包大揽全部养起来,俱乐部无法发自真诚地去积极开拓市场,打造自身造血机能。反正都是企业的一部分嘛,自然有人喂养。而在球迷心目中,如果我不认同你这个企业的文化,是不是也容易连带这支球队一起“恨”上了?

从欧美成熟联赛的经验来看,中性队名比较容易开拓球迷市场甚至是海外市场。比如说你很难与“伦敦电力公司”“德州仪器”“西雅图波音”“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这样的球队名称产生情感纽带,更加不会愿意花钱去支持这样的球队,这是一种发自本能的抗拒心理。

或者说,如果我是一个企业主,当我与富力、恒大或者其他什么赞助商有竞争关系的时候,我还愿意投资到这个俱乐部上面吗,本来有机会一起努力做大一块蛋糕,结果却因为一个倾向性明确的名称而放弃了,自然也就不利于俱乐部开展多样化经营。

他山之石 日本走过30年“企业联赛”

日本足球在职业化以前其实是企业联赛,球队也都是由财团控制,比如三菱、松下、日产等。日本J联赛职业化开启于1993年(近比中国早了一年),当时J联赛有的球队是中性名有的还是企业名。早在J联赛开始之前,“日本职业联赛之父”川渊三郎就提出了“百年构想”与“地域密着”(大概意思是地域性密切的情感联系),就是要求职业足球俱乐部不能属于企业财阀私有,必须具有社会属性,应该扎根当地社会,并且鼓励当地政府或单位入股。

正是在这两个口号下,J联赛开始中性化命名改革。基本上在1996年之前,就完成了中性化名字的改革。

但是也需要看到,中国与日韩的国情以及足球职业化发展路径不同。

J联赛是从企业联赛过渡而来,企业已经有了足够的曝光率。日本的所谓企业联赛是从1965年就开始了,到实行职业化的1993年,已经过了将近30年,而且上世纪90年代正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当时日本绝大部分球队对于企业投入的依赖性已经不是特别强。

中国的联赛则不一样。中国1994年开始实行的职业化,至今改革尚未彻底,而职业化之前中国足球是专业化,也就是说,中国足球是从专业化直接跳到职业化,并没有经历日本联赛企业化这条路。

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足球从1994年至今,都是企业联赛,而非职业联赛,甚至直到今天,中国球队也无法脱离企业注资。

韩国K联赛“企业名”自然“消亡”

至于韩国联赛,则与中国联赛有点相似。

韩国联赛以前也是企业联赛,现代、三星、大宇等企业控制球队。K联赛也都是拿企业联赛当成职业联赛,但问题是,韩国联赛成立的时间很早,他们在1983年就开始创办,比日本早了10年,比中国早了11年。

韩国联赛当时创办的时候,其实跟当时的日本联赛差不多,都是无法完全脱离大企业,所以现代、大宇、三星这些大公司的名字就一直都在球队的名称中。不过,随着近年来的发展,韩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市民球队。

所谓市民球队,就是非企业球队,其最大的特点是,控股方为市政府,俱乐部主席往往就是市长,如大邱FC、济州联。

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些企业也不愿意再投资足球,将球队交给市政府接管。比如曾经的亚洲冠军城南一和,一和集团是韩国的一家食品公司。2014年,球队被城南市政府收购重组,改成“城南FC”。还有像首尔FC这样的球队,原本是安阳LG,后来球队搬到首尔,占了首尔的世界杯体育场,引发民众不满,球队通过改名成市民球队名称的首尔FC来博取球迷欢心。

其实,韩国联赛里的那些企业球队也都有中性化的名字。比如,全北现代的全称是“全北现代发动机”,蔚山现代全称是“蔚山现代老虎”,水原三星全称是“水原三星蓝翼”,包括以前的城南一和,全名也叫城南一和天马。

发动机、老虎、蓝翼、铁人、天马,这些才是他们球队的名字,至于夹在中间的公司名字,完全是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或者说是为了安抚老球迷的一种习惯性叫法。

对于这些企业名称,韩国足协和K联赛并没有做出强制要求,因为球队已经有了中性名字,而保留企业名字只是一个历史原因,这些企业名称早晚也会慢慢消失。

拟改名俱乐部

广州富力→广州城

广州恒大→广州队

深圳佳兆业→深圳队

河南建业→洛阳龙门

“老牌”俱乐部

北京国安 1992年

上海申花 1993年

河南建业 1994年

长春亚泰 1996年

山东鲁能 1998年

天津泰达 1998年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