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法甲 >

足协政策多变苏宁早已萌生退意 4大帽救场多队积重难返_足球报

时间:2021-03-01 09:01:00 来源:

足协政策多变苏宁早已萌生退意 4大帽救场多队积重难返_足球报

图片

特约记者苏鹏报道 卫冕冠军退出联赛,在世界足坛上都鲜见的奇迹,却真真切切的在中超联赛,发生了。

2月28日,苏宁发布公告,俱乐部从3月1日起,所有下属队伍,包括男足,女足和梯队等都停止运营。不是直接退出而是停止运营,外界解读是按下了暂停键,还在想办法寻找下家,但递交准入材料截止时间已过,停止运营后如何,谁都无法预测。

苏宁走到这一步,非常无奈,唯有一声叹息。

2015年12月底,苏宁从国信集团手中接过了当时的舜天,在当时,可以说影响颇大,毕竟,苏宁品牌深入人心,苏宁的实力,应该可以对江苏足球,有一个长期且稳定的投入,彼时,大家几乎都认为,中国足坛从此又多了一支新贵,对稳定和发展职业联赛,也有极大的好处。

当时,张近东还定下了一个目标:三年中超冠军,五年亚冠冠军,打造百年俱乐部。

但谁都没想到,5年后,苏宁会以中超卫冕冠军的身份,退出江湖。

当年的苏宁,可谓一腔热血,主动站出来,接过了江苏足球的大旗,他们不是得到某方面的授意或者压力,被迫走这条路的,苏宁的愿景,相当远大,希望通过足球这个平台,将企业的名字与文化,传遍全亚洲甚至全世界。

之所以如此,在于恒大的榜样作用,苏宁在拓展海外业务时发现,恒大通过搞足球在欧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不仅没有影响企业收益,相反,使得企业量级成几何倍数增长。

因为企业有实力,有知名度,所以,在队伍的改造和投入上,苏宁下了血本,动作频频,颠覆了俱乐部原有的运营理念,成绩和名声都有了,却给日后的经营,埋下了巨大隐患。

事实上,苏宁进入足球圈的时候,中国足坛已进入金元时代,泡沫频出,国内球员转会费动辄上亿,外援转会费更是令人咂舌,放在恒大进入足球圈之初,一亿足够泰达那样的俱乐部活两年的。

到了苏宁进入的时候,想要进入前八,每年的投入成本低于5亿想都别想。所以,苏宁从一开始就是在高位接盘,而集团对于俱乐部的发展战略定位又极高,引进特谢拉、拉米雷斯等人,转会市场泡沫进一步扩大了。

但没有办法,想要争冠,甚至进入亚冠,又想加快步伐,砸钱是唯一的办法。不过,足球上的大投入,对苏宁的实体店、线上销售和企业的营业额,没有促进,纯粹是赔本赚吆喝,这样一来,张近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有人说张近东很不幸,花了那么多钱,但很多事都做不了主,而且,他赶上了中国足坛各种规章制度满天飞的时代。

2016年,苏宁拿到了中超亚军,原本计划在2017年向冠军发起冲击,但当时中国足协发布新政,涉及外援和U23等,造成苏宁高价外援无法出场,拉米雷斯后来只能踢预备队联赛。2017年,苏宁、泰达、申花战绩不佳,和外援出场人数限制有非常大的关系。

苏宁进入职业足坛后,除了首个赛季过了安稳日子,剩余的四个赛季里,都要面对各种政策调整,可以说疲于应对。有人会说,政策对于每支俱乐部都是公平的,并非针对苏宁。但事实上,一些底蕴较深,有足够人员积累的队伍,或者投入相对来说没那么大的队伍,应对起来,难度没那么大。

苏宁在外援上砸钱后,内援市场上难以买到足够多的人才,同时还要用并不深厚的板凳应对政策变化,同时,也有成绩压力,几方面的枷锁,让苏宁的雄心壮志,泄了大半。随后的U23政策,外援引进的成本限制,鼓励各队在U23上大量引进人员后,U23政策却又形同虚设。

应该说,在建立基地,组建梯队,完善体教结合方面,苏宁俱乐部前期的管理层,做了大量有效和扎实的工作。比如,苏宁梯队在有名的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分校接受教育,解决了许多俱乐部的青训队伍都无法解决的中考难题,苏宁梯队的正式成员可以在南京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再回原籍高考,要知道,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资源,非常难得,但后期管理层进行了调整,加上集团压缩投入,很多初衷都变了,辛苦搭建的优秀资源,就这样流失了。

这些年,苏宁真金白银,没少花钱,但同时供血国内外两家顶级俱乐部,不堪重负,国米的投入,苏宁的天价外援工资、外教团队工资,都成了压在张近东头上的大山。事实上,如果国内的联赛市场没有那么大的泡沫,或者苏宁一开始知道政策如此多变,可能投资策略会有所不同。又或者,一开始有个适应过程,而不是一下就把步伐迈得太大,苏宁也不至于走到今天。

2019赛季开始,苏宁各条战线开始收缩,疫情到来前,他们叫停了一些青训合作项目,内部也不断对人员进行精简,此后,引援几乎停滞,2020年,更是在欠薪的情况下拿到了冠军,堪称奇迹。

可以说,江苏足球的传统和底蕴是好的,无论是教练还是球员,都足够职业,舜天交给了苏宁一个完整且非常简单的球队,苏宁把他们带进了豪门,却没能再让他们回到原来的家。

有人说,江苏足球不适合走土豪路线,如果国信一直搞,可能球队一直都在。

即使球队在保级浮沉的过程中,经历辛苦,国信集团可能也会被指责,被呼吁退出。但有一点必须承认,在过去的那么多年里,无论多难,俱乐部一直都在,无论是中甲还是中超,球队都活着。

苏宁也不希望走到这一步,但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得他们必须保住主业。

2020赛季,有多达16支职业足球俱乐部退出中国足坛,三级联赛中包括天海、辽足、申鑫等多支知名俱乐部;2021赛季还未开始,中超卫冕冠军就停止运营,传统球队津门虎解散也仅差官宣,而重庆、河南、河北等多支球队均是在政府介入的情况下艰难求生。

如果说外部经济坚挺,把足球作为公益事业来搞,勉强还可以维持,但是疫情后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仅仅靠情怀是坚持不下去了。

“从阶段性外部输血培育到长期性自主造血发展,是足球职业化、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江苏足球俱乐部接手之初的发展规划。”有专业人士分析,“尽管他们始终希望将俱乐部建设成为一支‘输血’‘造血’有机结合的常青劲旅,在投入方面赤心侠胆、刚猛有余,但在创收方面事倍功半、入不敷出。虽然用心经营,从取得的成绩来看,性价比也是很高的,但现阶段足球输血式的发展就如同竭泽而渔不可持续,停止运营也就自然成了俱乐部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无论进退,我们都应该感谢苏宁这些年对江苏足球的投入。”

同时,该人士指出,大潮退去,才发现足球在中国不过是盲目投入、单纯输血造成的一个狂欢泡沫,海量资本的进入将球员和教练的薪资水平提高到了天文数字,且近年来规则多变,俱乐部投资人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导致最终拖垮了投资人。而中国足协用“四大帽”救场,但众多俱乐部已是积重难返,中性名一刀切更是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越来越多的企业退场将是常事。

有人说,十年一个轮回,恒大2010年抄底进入中国足坛,到2020正好10年,中国足坛一堆泡沫,一地鸡毛。

对苏宁来说,利好消息是,28日晚,深圳国际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间接持有的全资附属公司深国际控股及深圳市鲲鹏作为受让方,与张近东、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及西藏信托有限公司作为出让方,就深国际(深圳)及鲲鹏资本分别可能收购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8%及15%已发行股份订立一份股份转让框架协议。

根据框架协议,深国际(深圳)及鲲鹏资本计划,分别拟按每股人民币6.92元(框架协议日期前60个交易日目标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90%),收购目标公司的7.45亿股及13.97亿股股份,占目标公司于本公告日期总股本的8%及15%。交易分别作价51.54亿元及96.63亿元。

同一时期,苏宁易购也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引入深国际、鲲鹏资本战略投资。

也就是说,张近东希望保住的苏宁主业,算是暂时度过了危机,苏宁易购,今天也会复盘。

但这一切,和足球,已无关。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